地 址:武陟
电 话:0783-988140
网址:anshan.dvdfh.com
邮 箱:wumahequ2528@163.com
原标题 :【岭南文史】斯地景胜文明启 东坡先生在雷州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实习生 苏梓涵 通讯员 任海虹
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
“问汝平生功业,岭南黄州 、文史文明惠州、斯地生雷儋州。景胜”大文豪苏轼发出的启东这句感慨,道尽他一生宦海沉浮 ,坡先也为后人串起了他从湖北黄州 、岭南到广东惠州、文史文明再至海南儋州的斯地生雷贬谪行迹 。
说起苏轼在南粤大地留下的景胜印记,知道惠州的启东人最多 。不过,坡先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岭南雷州半岛 ,是文史文明他从惠州到海南时往返的必经之地,也与东坡先生结缘不浅。斯地生雷
宋绍圣四年(1097),苏轼由惠州被追贬为琼州(今海南琼山)别驾、昌化军(今海南儋县)安置,六十二岁的他第一次踏上雷州半岛 ,从这里登船渡海。元符三年(1100),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,苏轼获赦北归,移往廉州(今广西合浦),又再次经过了雷州半岛。
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 ,苏轼仍给半岛人民带来了乐善 、雅正之风。千百年后,雷州半岛大大小小的村落中 ,依旧流传着东坡先生停留驻足的逸闻美事,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不断浸润这一方水土。
日前,在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湛江市政协协助下,在研究者和当地有心人的引导下 ,羊城晚报记者探访东坡先生在这方水土上的足迹 。学者的专业考证与村民的口口相传也许不尽一致,但对于这位文豪贤达的尊崇一以贯之 ,他留给雷州半岛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 。
新旧党争 ,遭一贬再贬
新旧党争是北宋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。变法派与保守派的交替掌权让“不合时宜”的苏轼一贬再贬。宋绍圣四年(1097),朝廷又一次大规模追贬反对变法的“元祐党人” ,已谪居在广东惠州的苏轼此时再次被列入追贬对象名单。
在惠州的一首《纵笔》诗记载了苏轼惠州的生活日常 ,“白发萧散满霜风,小阁藤床寄病容。报道先生春睡美,道人轻打五更钟 。”可以看出他虽然年高体弱 ,但基本已经适应了当地生活。然而 ,就是这首诗成为朝廷再次追贬他的重要“证据” ,认为他在惠州的日子太过安逸,决定把他贬去更远的地方。
据苏轼《到昌化军谢表》记载,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)四月十七日,他接到了朝廷“琼州别驾,昌化军安置”的告令。两天后的四月十九日 ,苏轼即动身离开惠州。
兄弟相遇 ,感悲喜交加
走到广西梧州时 ,苏轼得知被贬雷州的弟弟苏辙也正在报到路上,并于两天前到达藤州(今广西藤县)。于是他决定加快脚步 ,日夜兼程追赶苏辙 。
五月十一日,兄弟二人终于得以在藤州相可可见 。谪迁路上,他们幸运地一路同行直至雷州府城(简称“雷城”,为宋代雷州治所